把多勋

日期: 2022-05-06 阅读: 来源:

姓名:把多勋

任职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电子邮件: badx@nwnu.edu.cn

研究领域:旅游经济学、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一、个人简介

把多勋,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甘肃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旅游资源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甘肃省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教指委付主任委员等。为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333,555人才创新工程人选。长期从事旅游经济学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发表各类论文和文章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得省部级和学校各类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  

二、代表性成果

(一) 专著

1、《导游业务》,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2、《制度变迁与东西部农村发展比较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二)代表论文:

1、《河西走廊:中国新型文化空间的构建》,《甘肃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1/1,CSSCI);146-153页。

2、《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时代特征与优势再塑》,《开发研究》2019年第6期(1/1)58-64页。

3、《新时代甘肃文旅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与趋势分析》,《社科纵横》2019年第10期(1/2);38-45页。

4、《“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入境旅游趋势与发展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8期(1/2,CSSCI);64-73+136页。

5、《民族地区近20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2/3);30-37页。

6、《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以兰州国际马拉松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第2期(1/2,CSSCI);224-226页。

(三)项目

1、主持2015年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兰州黄河母亲文化公园创新展演应用示范》项目子课题“兰州黄河母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及价值提升策略分析”;

2、主持2015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子课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3、主持2009年国家项目《多元目标体系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4、主持1997年国家项目《制度变迁与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5、主持省部级项目:

(1)《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向民族文化旅游转型研究》(在研);

(2)《旅游业行风长效机制建设规划》(2012);

(3)《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甘肃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07-2008);

(4)《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5);

(5)《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定位问题研究》(2003)。

四、获奖和荣誉

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333,555人才创新工程人选。

五、社会工作

(1)2011年5月应邀参加省政府刘永富副省长召集的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并作“甘肃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专题发言。

(2)2011年年底作为甘肃省委宣讲团成员,赴武威、白银、平凉、庆阳进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

(3)2012年5月随同省政协张景辉副主席赴平凉、庆阳进行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随后向省政协提交调研报告;

(4)2012年5月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完成甘肃省财政厅“甘肃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项目建议书的研究和起草工作;

(5)2012年初起为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专家组成员至今,从事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研究和咨询工作;

(6)2012年6月列席政协甘肃省十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并作“甘肃省旅游产业属性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空间战略”的专题发言;

(7)2013年8月,应邀参加了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主题的论坛,在会上做了以《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主题发言;

(8)2014年3月,为黄河风情线提升改造建言——突破兰州市区的范围,打造百里黄河文化长廊,成为甘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王牌景区;

(9)2015年5月,应邀参加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兰州文化旅游发展研讨会,对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兰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0)2015年6月,以丝路沿线文化旅游的新发展为主题接受记者采访,对文化旅游对丝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意义和如何认识丝路沿线文化旅游以及如何科学发展、挖掘潜力等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1)2015年7月,参加由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

(12)2015年7月,应邀参加兰州国际旅游港项目论证会,对兰州国际旅游港规划方案提出了意见建议,为项目建言献策,提供了专业的政策咨询;

(13)2015年9月,随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一行赴东北开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调研活动调研;

(14)2015年10月,作为唯一来自西部地区的特邀代表参加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主办的2015年度沪港发展研讨会,在沪港合作论坛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与中国区域发展”分论坛上,作了《旅游作舟将甘肃文化载向“一带一路”》的专题报告;

(15)2015年10月-12月,作为甘肃省委讲师团团成员,赴兰州、金昌、张掖、白银、平凉、天水等进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甘肃省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宣讲10余场;

(16)2015年11月,参加省政协政治协商月会议,并做《甘肃文化旅游产业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考》主题发言;

(17)2015年11月,应邀参加参加由中青旅联盟、共青团甘肃省委、两当县委宣传部举办的经理人培训,做甘肃省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展望主题演讲;

(18)2015年11月,赴两当县应邀参加甘肃省红色旅游推介会,会前,作了题为《两当,甘肃革命火焰燃烧的地方———兼论甘肃省红色旅游及其发展》的专题讲座;

(19)2015年12月,赴临泽县考察了临泽绿色食品加工创业创新孵化园、甘肃倚天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河西民俗文化旅游村、张掖丹霞七彩镇及张掖丹霞等地与项目,与临泽县人民政府在临泽县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

(20)2016年2月,应邀参加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