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公园·五周年问答|如何探索中国式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

日期: 2024-03-07 阅读: 来源: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今年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五周年,为积极宣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理念和思路,充分展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中国之声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联合推出特别策划,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结合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这一主要工作,从多重维度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积极建言献策。

本期嘉宾: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张广汉

记者:国家文化公园是重大文化工程,在您看来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是什么?

张广汉:关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就提出是“以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所以概况来说,国家文化公园的工作重点就是在于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记者:党和国家为什么会通过国家文化公园的形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张广汉:党和国家通过国家文化公园的形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

一是更好保护展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 “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之后又增加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目的是为了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的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

二是探索中国式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从关注文物本体的保护,到注重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再到实现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这既是文化遗产保护思路的不断拓展,也是新时代实现人与文化遗产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

三是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多功能价值:国家文化公园区域内文物遗存密集,通过对区域内文物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教育、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四是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可以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探索人人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最佳路径。

记者: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看待?

张广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保护是前提和基础,只有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谈得上传承和利用。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将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在保护基础上传承,让其继续发扬光大。而利用则是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让文化遗产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合理利用也有利于保护,也是最好的保护方式。具体来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了对文物、建筑、遗址等的修缮、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历史原貌和价值得以保存。传承工作则包括了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而利用工作则可以通过延续功能、展示文化、发展旅游、文化植入等方式,让文化遗产发挥出其经济和社会价值。总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和利用。

记者:从规划层面来看,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和之前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形态的规划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又有什么关联?

张广汉:从差异上来看,首先在于整合性: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注重区域内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和利用,打破了以往单一文物保护或景区规划的局限,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区域性整合;其次是功能性: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不仅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强调其文化教育、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的发挥,使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第三是参与性:国家文化公园规划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了全民参与、全社会共享的保护模式。

相关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目标一致性:无论是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还是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形态的规划,其核心目标都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完整性和传承性,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二是互补性: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与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形态的规划在保护对象、保护方法、保护目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注重区域性整体保护和利用,而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形态的规划可能更侧重于某一特定类型或某一特定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

总的来说,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与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形态的规划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但在实施策略、保护范围、保护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这些差异和互补性使得各种保护形态的规划能够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记者:目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面临的难点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

张广汉:目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主要难点包括:考古资金和沿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资金不足、文化挖掘及价值展示不够、沿线国家绿道建设连通性不够,融合性发展不足等。针对这些难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加强资金保障。通过政府投入、社会筹资等多种方式,确保建设资金的充足和稳定。同时,建立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深化文化挖掘和融合性发展:注重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展示,加强区域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推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和利用。总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加强资金保障和监督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注重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挖掘展示,以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者:未来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方面,您对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张广汉: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中,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功能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例如,通过组织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论证和咨询,可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专家咨询委员会还可以为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专家参与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参与决策的机制,确保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加强专家培训和交流。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专家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咨询和指导作用。

附件:国家文化公园·五周年问答|如何探索中国式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

监制|赵军 王磊

记者|孙鲁晋

统筹|任慧 高琰鑫

编辑|李瑞 章宗鹏

联合制作|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来源:中国之声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