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黄河这两条“母亲河”有什么“性格”差异?

日期: 2023-07-31 阅读: 来源:

长江与黄河如同两条巨龙,流淌在北纬30°—40°线之间这个诞生人类的最佳区域,延续着中华民族的世代血脉,孕育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民族的两大“母亲河”。但它们之间却有着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明显差异。

一是自然地理的差异。从水系水文特征看,长江河道呈“VW”字形,而黄河河道呈“几几”字形;长江全长6397千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9600亿立方米,为中国第一;而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7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为中国第二大河。长江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属南方地区;而黄河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下游属温带季风气候,属北方地区。长江通航里程数高达64833千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而黄河因季节性水流量差异较大,通航里程仅为3533千米。总而言之,长江与黄河的水系水文特征差异明显。

二是经济地理的差异。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较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稻土为主,利于春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自然地理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素、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上的差异。及至今日,上海、重庆、成都、武汉、南京已跻身于全国十大城市之列,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已在全国城市群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流域人口已占到全国的1/3。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长江经济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逐年上升,从2017年38.22万亿元,占全国45.9%,上升至2022年56万亿元,占全国46.3%,经济增速持续领先,发展优势明显。而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流域内部发展差距较大。另外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黄河流域人口总量为3.24亿人,GDP总量为19.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为21.55%,与长江流域发展相比,经济差距较为明显。

三是人文地理的差异。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黄河,犹如中华民族文明的两条主动脉、主经络,在秦岭的南北两侧蜿蜒伸展,分别孕育以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为代表的长江文明和以中原文化、秦陇文化、齐鲁文化等为代表的黄河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两大文明以极强的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互不统属、并行发展,各具体系、各领风骚,各自创造出辉煌的早期文明。随着军事上黄帝打败炎帝和蚩尤,成为中华文明最早的主宰;政治上建国定都,出现夏商周三代;经济上长期稳定,促进关中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文化上以孔、孟为代表注重实际的入世心态,代表着封建阶级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而高度发达,使得龙这种黄河流域的图腾崇拜,经过数千年的创造、演进、融合,最终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及至汉灭秦后,长江流域深受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的影响,两者深度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加速发展。

来源: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